你愛他,
也希望他愛你,
如果他竟然不愛你,
你就開始恨他。
若你是這麼想,
那你恐怕還不懂什麼是「愛」。
很多失戀的人,
苦苦糾纏的,
只是自己的不甘心。
但感情本來就是兩廂情願,
如果你把它當成「投資」,
當然會覺得血本無歸。
只因為我無條件地付出,
你就不可以讓我失望,
這樣的愛,最是傷人。
受害者常常會把所愛的人當成「商品」,
當愛要求回報感恩時,
就會被誤認為自我犠牲,
如此一來,
愛也就在計較和怨恨下痛苦收場。
愛是不求回報的,愛情本身就是報酬。
例如︰
一個做父親的人,
早出晚歸,
為了家辛苦忙碌,
但是他不會覺沒有意義,
因為他愛家裡的每一個人,
他把愛當成他生命中的責任,
他願意為他們犠牲、奉獻。
但是如果他認為太太沒有合他的意,
孩子沒有滿足他的期望,
他就會覺得生命過得很辛苦,
很沒有意義。
因此,我們必須學習無條件地愛人。
不能「因為你長得美,所以我才愛你」,
不能「因為你有錢..有權,所以我才愛你」,
或者「因為你考一百分,我才喜歡你」,
而要「因為你是太太,無論你長得美醜與否,我都愛你」
(聽到此話的老婆相信感覺必定超爽呢!),
「因為你是我女兒,考不好固然我不高興,但無損我對你的愛」。
前兩者是條件交換的愛,
後兩者則是無條件的愛,
我們要培養的就是後者。
真愛之道,即在於你「錯」的時候仍然支持你。
愛,不是交易,而是一種無條件的支持。
在電影裏,有一幕是男主角離棄女主角,
跟別的女孩在一起,但女主角並沒有怨恨男主角。
在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裡,
他們巧遇了,男主角為了沖淡見面的尷尬,
順口問到︰「有男朋友了嗎?」
女主角知道他心底的不安,
就淡淡帶點苦澀地回答︰
「有啊!」其實她並沒有男朋友,
這麼做只想讓對方好過一點、心安一點。
這種不因被拋棄而怨恨,
反而仍體貼對方感受的表現,
即是一種無條件的愛,但是一般人很難做到。
一旦我們能真心真意地喜歡人、關愛人時,
我們的心也隨之寬闊起來了。
因為我們將不再被過去的偏見所蒙蔽,
也不再被批判性的眼光所誤導,
並且對這世界上所有愛你以及希望你好的人多加珍惜。
愛應先施後得。
為了確保別人無條件地愛你,
你就不要先在別人身上加諸任何條件。
生命的道理也是一樣,在你得到東西前,
必先放進一些東西。
不幸的是,
許多人總會說︰「先給我報酬,然後我就付出。」
員工常對老闆說︰「給我加薪,我就更賣力。」
太太對先生說︰
「對我客氣一點,我就會給你好臉色。」
這就好像站在火爐前,
說道︰
「火爐,請給我多一點溫暖,然後我才給你加點木柴。」
是不是很好笑?
你不先加木柴,又怎能得到更多的溫暖呢?
不先播種,又哪來的收成?
不要害怕付出,
如困你真的是心甘情願,
便永遠不會付出太多。
真愛沒有條件,也不求報償。
愛的前提是要讓你所愛的人快樂,
至於愛的目的,則是讓自己在愛的感覺裡,成為更好的人。
想擁有,必先完全付出,就能全心擁有。
金句︰(找回幻滅的愛情)
愛一附加條件,性質就變了,變成了索求 -- 只是以愛的名義來索求。
愛一講價,價值就全變了,變成了商品 -- 只是這個商品貼上了愛的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