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57239
 Artz Lee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等時間.....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我只是個很平凡的人....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淡水遊
作者: Artz Lee 日期: 2012.05.31  天氣:  心情:
原本預計要與同事去宜蘭一日遊
但是因小犬學校樂團為六月十六日
舉辦每年學期末音樂發表會臨時開會只好放棄前往喽
首先回羽球隊打幾場球待開會時間將至再轉往學校開會(討論演奏事宜)
開完會已是中午了隨便用過午膳後
想起曾在報紙看過報導淡水新遊點【一滴水紀念館】
以前從未聽過當然就沒去過了
好決定前往探訪
因是週六淡水應該車輛很多還是搭捷運比較適當
嗯...好背上相機步行前往芝山捷運站搭車去呗
果然往淡水人可不少啊
到了淡水站下車後怎麼前往呢?
【一滴水紀念館】在淡水忠烈祠和滬尾砲台附近離捷運站有點距離耶...
對了租機車or腳踏車呢租腳踏車好了
好像老街路頭應該有吧
ok先往中正路走去沒錯確實有就決定先租捷安特這家吧
付完250大洋領了車上路吧(記得跟老板拿鎖哦)
沿老街向紅毛城方向前進
沿途人還真多
陽光也不小不過風吹過來涼涼的挺舒服的
經過紅毛城還是都是人
因以前常來所以未停下繼續忘往淡海方向騎
诶....過了紅毛城不到五分鐘就看到忠烈祠路牌
停下看了一下路口有兩條路
右邊是往【和平公園】 左邊往【忠烈祠】【淡水高爾夫球場】
映像報導是往【和平公園】沒錯
終於看到導覽圖了【一滴水紀念館】就在【和平公園】中
停好車拿出相機探索去了....
一滴水紀念館是日本已故文豪水上勉之父水上覺治於大正四年(一九一五年)在日本褔井縣所蓋一棟日式木造古屋,並透過台日多位熱心人士、苦力群志工協助,因水上勉一生承襲日本『滴水』禪師宗思想,崇尚珍惜萬物理念,為紀念這一份因緣,及移築過程中所有熱心人士、志工每人所付出之小如一滴水之心力,凝聚完成此跨國移築心願,故命名為『一滴水紀念館』,此建築於94年於日本拆卸運至台灣淡水後,歷經五年時間,終於98年底於淡水和平公園重現。
探完【一滴水紀念館】其實由另一面馬路可連接【滬尾砲台】來了就去轉轉
位於忠烈祠旁,原為淡水高爾夫球場的一部份,由 新北市政府收回,開闢為公園。公園內有一大片草地及有二條枕木步道環繞周圍,清晨及傍晚時分常有民眾在此散步遊戲。另位於九號道路旁新開闢一公園步道可供民眾休閒散步。
哇嗚!砲台門口好多對新人準備拍婚紗照
進去逛逛看看期間也偷拍新人們
算算來拍照的新人我大概碰到十對耶真是拍照聖地
基隆那麼多砲台好像沒有如此盛況
基隆的砲台好像都比較小房舍沒那麼多那麼完整吧
這次當然也拍不少相片可是我相簿額度已用完要到六月才能再上傳
明天就六月了哦
寓友有興趣前往時間夠還可以前往附近的景點如下:
※※※【紅毛城】※※※
1629年西班牙人由基隆進略淡水,築聖多明哥城為其殖民北台灣之基地。1642年據台南之荷蘭人北上驅逐西人,並在該城原址重築今日尚存之城砦,因國人昔稱荷人為「紅毛」,多年後人皆稱其為「紅毛城」。

1661年明鄭驅逐荷蘭後此城略有修葺,清雍正年間也築有今日僅存南門之城牆,唯日後未使用而傾圮。清末淡水開港後,英國人在1867年租得此廢城,大肆整修而成今貌,並以其東側建領事官邸。
戰後,中英斷交,此城迭經波折,經澳洲、美國托管至1980年方由我國收回接管,並評定列為國家一級古蹟予以整修後,開放供民眾參觀。 紅毛城俯視淡水河口,形勢險要,「戍台夕照」素為淡水八景之一,可謂集古蹟與勝景於一處。
※※※【牛津學堂】※※※
這裡與英國牛津大學無關,1880年馬偕第一次回加拿大述職,故鄉的人聽到了他八年來的成果而欣喜,卻不忍聽到他訓練學生是「在大榕樹下以蒼空為頂青草為蓆」,在地方報的呼籲下牛津郡的鄉親們共捐 6215 元美金,囑咐馬偕回台後興建一所現代化學校,馬偕也承諾以故鄉為校名紀念鄉親義贊。

馬偕回台後,親自選地、設計、督工,由廈門進口磚瓦和福杉等建材,於 1882 年 9月完工開學,取名「理學堂大書院」,英文校名Oxford College(牛津學堂)此後成為長老教會培育傳教、醫療和教育的基地。

牛津學堂,是極有趣味的中西合壁建築,模仿四合院農宅樣式,建築匠人因複雜而無法溝通時,則削蕃薯示範,並以糯米烏糖、石灰與砂相拌代替水泥,屋頂上的小塔,一直到有人曲解其意義,其實是教堂的帽尖(pinnale)但他以中式造型取代。

以外牆上中法戰爭時法艦砲擊所留下之彈痕最珍貴,1914年在此增辦淡水中學,所以是台灣第一間西學學堂,也是台灣神學院、淡江中學和真理大學的搖籃地。目前己被長老教會北部大會作為史蹟館。
※※※【小白宮】※※※
淡水開港通商後,於同治元年6月22日開關徵稅,福州總務司美里登提議在台也任用外國人(客卿)為稅務司,經上海通商大巨李鴻章認可後,首位到任的稅務司為英人何威爾爵士(John W. Howell),後由美人斯甄克(W. S. Schenck)接任,本國的關稅委由外人代辦,也許今日難於理解,但在不諳「洋務」,官僚體系腐敗的清廷,確實有其實效。在稅務司的管理下,淡水港確實面目一新。

稅務司公署衙門在今紅毛城停車場前,是當年最豪華的建築,本棟殖民地式白堊迴廊的建築應當建於同治末年,原本有三棟,本地人稱「埔頂三塊厝」。是當時稅務司官邸,他們在此工作輕鬆,生活之享受非當時台灣百姓所能想像,日本領台後,首相伊藤博文也曾慕名到此下榻一宿,留下風流韻事。兒玉總督也曾作為行館。

日治時代這棟建築物屬稅關,因關務大減晚期則任其圮廢,被附近淡江中學的學生稱之為「化物敷屋」。戰後,其東側另二棟同型洋樓被拆除,財政部關稅總局曾決定將此建築報廢,改建員工住宅,引起所謂「搶救小白宮」的行動,而區公所也將它提報古蹟評鑑,以保存此一文化資產,目前已被列為三級古蹟,撥交新北市政府整修使用。
※※※【八角塔】※※※
八角塔建於1925年,是教士羅虔益(K.Doawie)所設計,建築形式參考自英美名校,也採臺灣風土特性的建築形式,格局按三合院形式,高60尺的主塔兩旁為二樓,再沿兩翼教室依次降低,前端教室以翼塔收尾,前有陽台,兩翼有迴廊,正門以觀音石為門楣並雕出雀替和宮燈,以突顯中國色彩,門楣上方有吳廷芳篆雕『信望愛』為立校時之校訓。日本人治校期間又在東廂加蓋二樓。1956年男女兩校合併後,也在西廂增蓋二樓,而成今貌。
※※※【牧師樓與姑娘樓】※※※
這兩棟砌工精湛、比例優美的二樓紅磚迴廊洋樓,一是吳威廉為淡水兩所女校長校長建於1906年,淡水人泛稱「姑娘樓」。姑娘(Miss)是指奉獻青春才華和終身幸福來台的女宣教士,住過這裡的有金仁理、高哈拿、李仁美、黎瑪美、安義理、杜道理和德明利等姑娘,都是教會知名的女宣教士,目前是作為真理大學的校長室。    而西側那棟是吳威廉在1909年為自己建的宿舍。後來明有德、孫雅各兩位牧師(淡中代校長)也住過,因俗稱它孫牧師樓。後來也被淡江中學租作學寮,叫「青龍寮」(姑娘樓叫「朱雀樓」)。戰後,一度作為純德女中音樂教室,1965年,撥給今日真理大學使用。目前作為教員餐廳。
[:D]您如果喜歡記得給我愛心鼓勵哦 [:D]
標籤:
瀏覽次數:99    人氣指數:1899    累積鼓勵:9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等時間.....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我只是個很平凡的人....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