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92973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人,是幸福的尺度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包容智慧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別只抱怨另一半有問題
作者: 日期: 2014.04.25  天氣:  心情:
  靈魂在冬天裡,走遠
  走的是,崎嶇的山路,一條山路
  春天,踏著足音走來
  思戀的花草,蔓延,滿山
  填滿整個心的山谷
  溫暖
  
  遙聽一片雪花,在遠方呼喚
  無論什麼時間
  自然,一切都很自然,那麼自然
  春天又漸漸地走遠
  月光在窗外漸漸地變淡
  
  愛著的心就象夏天,燃燒
  熊熊的燃燒
  然後,拓荒一大片原野
  種下夏天的種子,夏天的花草
  還有那美好的願望和嚮往
  等待收穫的季節
  一輪心形的太陽,懸掛
  爬滿了玫瑰花
  
  寂靜的午夜
  追不上時間的腳步
  靈魂在月光中遊蕩
  那樣孤獨,那樣淒涼
  命運在溪水中流淌
  那樣哀傷
  坐在六月飄雪的夜晚
  沏一杯月光茶
  品嘗
  
  靈魂與時間對視
  生命穿過,茫茫的夜空
  將手臂彎成港灣
  等待心船慢慢的停泊  



靈魂與時間,獨白
文/簡易
2012-6-6


http://poetry.goodmood.cn/a/2012/0606/0_469815.html



別只抱怨另一半有問題
文 / 親子天下


大部分夫妻遇到婚姻問題,經常會說「另一半哪裡不好」、「怎麼讓另一半改變」……
但婚姻是兩個人的互動關係,只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看另一半,不可能有轉機。

有一次演講,一位女性聽眾提問:
「我另一半是很負責任的人,他會打點家裡大小事情,小孩需要什麼他都會先注意到。
我常跟他說坐下來看個影片或是講講話吧,但是坐下後注意力不超過三分鐘,
他會說:『喔,茶几不要摸,我剛擦完。』或者是他就跑去顧小孩。
我跟他之間沒辦法培養一種情緒或氣氛,久而久之就沒有愛情的感覺。」
這位聽眾覺得這樣不行,希望我給她建議:有沒有一種不爭吵的方法可以說服先生改變。

我非常同意,在親密關係之中,「想要對方改變」是很正常的理想需求。
問題是,敘述當中我們都只看到對方,我們只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一直往伴侶那裡看,卻看不見自己。
伴侶諮商的精髓,應該是在兩個人互動模式中求轉機,
因為唯有這麼做,才能超越一個古典問題:「我為什麼要為你而改變?」
這樣的改變,要不就是先生配合太太,或反過來太太配合先生,不然就各切一半,讓雙方都痛苦。
如何在不傷害彼此的狀況下,不去切割或損失對方,而能看到我們兩人互動模式出了什麼問題,
這種去看兩人互動關係的看法,英國精神分析師瑪莉‧摩根稱之為「伴侶心態」。

當伴侶練習覺知的時候,我們會請夫妻描述他們彼此,
不是說「我是怎樣的人、我先生是怎樣的人」就結束,
而是「遇到我先生之後,我傾向採取哪些互動方式,先生會用哪些方式來回應,
當先生這樣回應時,我又如何接下去互動」,這就是伴侶心態。

角色「極化」讓婚姻出現鴻溝

因此我跟那位女性聽眾說:
「如果用伴侶心態思考這個問題,你的敘述只有一半。
我想知道他是如何形成那麼小心翼翼的個性,
為什麼是你要提醒他『兩人要有相處時間』,你負責提醒相處、他卻負責反抗相處。」
兩人之間會形成這種模式,是因為成長背景及性格上某種素質,
這些作用讓兩人角色分化,造成顧細節的一方愈顧細節、要拉緊兩人關係的一方拉得愈緊,
拉緊的這方覺得親密度很不夠,所以一直打擊對方顧細節。
就像我書裡頭寫過,早上夫妻散步,
丈夫一直說:「車來了!車來了!」
太太卻一直說:「這花好美喔,好像談戀愛時你送我的花。」
這是一種可愛又無奈的畫面。

當兩人角色分工到這個地步,我們稱之為「極化」,
兩人互相拉扯的角色就更加強化,白話點說就產生了婚姻的鴻溝。
而我的角色是幫助這對夫妻了解為什麼產生這種極化。
有趣的是,當事人回答問題時通常會表示:
「我又何嘗願意變成這樣的人?都是對方做了哪些事情才讓我變成這樣。」
先生可能說他本來是討厭打掃家裡的人,但太太不掃,他只好做;
可是太太又經常罵:「為什麼每次要跟你講話,你就在掃地。」逼得他更愛掃。
這個回顧會讓夫妻明白,你們為何被推到這裡、為何選擇這個角色。

當夫妻開始這麼做、問自己為什麼跳到這個坑的同時,
其實你已經明白自己在坑裡面,這時候就有一種跳出來的力量了。
所以,分析之後夫妻會去重新平衡,每次角色快要極化時,
若兩人有覺知,就會交換一下角色,然後就能化解很多衝突、對立跟埋怨。
因此我一直想要介紹這個伴侶心態給大家,
實在是太多時候我聽到求助的人都只看到兩個個體,沒在談互動。

練習用關鍵字描述伴侶關係

生活中可用以下方式練習「伴侶心態」。
每次你們在描述伴侶關係時,把內容寫下來或錄下來,或者講給好朋友聽。
在中間注意找尋兩組關鍵字,你有沒有在談兩人之間的「因為跟所以」、「如果怎樣就會怎樣」。
比方說,如果他不跟我講話,我就罵他,我罵了他以後,他就一定去打小孩。
在這過程中,我們要開始去看自己如何影響另一方、看到自己也做了什麼,
沒有一個人是完全被動的,然後也練習看到自己如何被別人影響。


此外,也可找位好朋友,請對方用同理跟支持的態度來問問題,
像是「你說你先生都很晚回家,那通常他晚回家你會怎樣反應?
你有發現你平常的回應跟結果之間的關聯嗎?
為什麼你罵他,他就更不想回家,這跟他哪種個性有關?那你的個性又是怎樣?」
這個練習可以不斷的把兩個人同時拉到舞台上。

在婚姻中,不要只站在舞台下面看,覺得另一半演得實在有夠爛,就想換一個男/女主角;
而是要創造出一個能夠跳出來,看自己跟伴侶如何在舞台上共演一齣戲的能力。
(本文圖片為設計畫面,與真人無涉)(採訪整理│李宜蓁;錄音整理│林秋彣)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7007

標籤:
瀏覽次數:34    人氣指數:434    累積鼓勵: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人,是幸福的尺度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包容智慧
 
給我們一個讚!